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要闻

从忐忑到自信,只要30天:科外新生的“成长底气”从哪来?

2025-10-0912

image.png


        金秋时节,一群少年,带着好奇与憧憬,步入了苏科外初中部的校园。在这短暂的一个月里,每一个“我”的故事,正汇聚成“我们”共同成长的温暖篇章。



我的探索,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挑战自己


        对于小学就在苏科外的张皖宁来说,步入初中部,像是推开一扇熟悉的门,却发现门后藏着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初中的社团丰富到让人选择困难。”喜欢唱歌的皖宁最终加入了合唱团,当《给15岁自己的一封信》的旋律响起,她用歌声与未来的自己对话。


image.png


        在初中部,数十门社团课程如同一个微型“社会实验室”:从陶艺水彩到趣味生物,从Procreate数字绘画到剧情解码,从心理剧到室内乐团——每一个兴趣的火花都能在此找到燃点。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而选修西班牙语,对陆雅萱而言则是一段温暖的探索:“我爸爸常年在拉美工作,每次学新单词,我都觉得离爸爸的世界更近了一步。”


        德、西、法、日、俄五门多语种课程,不仅由一支“90%拥有硕士以上学历、100%具备海外背景”的高水平师资团队执教,更配套以三年完整的进阶培养计划,确保学生系统掌握语言能力,深刻理解文化内涵。


image.pngimage.png


        学校的视野更延伸至全球。凭借与德、西、法、日、俄五个语种区13所海外友好学校的深度联结,学生得以在真实的国际语境中拓展视野,践行“知行合一”。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这一切精心构建的多元生态系统,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丰富的体验中发现热爱,在专业的引导下发展特长,在开放的平台中发挥创造。



我的突破,始于被关注到的每一个需求


对范木易同学而言,初中的语文学习是第一道“难关”,尤其是作文,让他感到吃力。

“没有好的题材,用再多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也没用。”语文组的李丽虹老师敏锐地发现了他的困境,并选择用最真诚的方式为他解难——她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化作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为范木易搭建起一个优质的素材库。这份精准的支援,不仅让范木易爱上了写作,也让他对语文学习多了一份底气。


image.png


        同样,在数学的天地里,张子乐同学也经历了一场温暖的“破冰”。一次练习的失利后,潘晓彤老师第一时间注意到了垂头丧气的子乐。潘老师先疏导了他的情绪,帮助他建立信心,继而才进带他一起复盘错题,寻找关键线索,分析错误原因。“潘老师让我懂得,比起一时的分数,学会享受思考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张子乐说。


image.pngimage.png


        范木易与张子乐的转变,源于初中部坚实的“个性化辅导体系”。在这里,教师们将辅导延伸至课后——“面批作业” 的针对性指点、“课间答疑” 的及时解惑、以及 “一对一指导” 的个性化关注。这些细致入微的举措,早已成为校园的日常。教育的真谛,在于看见并回应每一个具体的需求,让“我能行”的学业自信,在每一位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我们的底气,源自一支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


起初,赵梓乔同学认为依靠短时记忆便能应对历史,直到第一次单元默写的严重失利,给她敲响了警钟:“我意识到,初中不能再靠‘小聪明’,必须脚踏实地。”

这一转变的引路人,是她的历史老师王小雪。小雪老师的课堂用一个个串联起因果的鲜活历史故事,通过清晰的知识脉络图和结构化ppt,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宏观的历史框架。“小雪老师的课就像在解密,她教会我们如何抓住主线,高效记忆和理解。”如今,梓乔不再害怕默写,更重要的是,她开始真正享受探索历史规律的乐趣。



        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一支高素养、深情怀的教师团队作为坚实的后盾。苏科外初中部深度实施“1359”强师工程,依托 “伦华杯·心系列”教师发展图谱,通过师徒结对、专题培训、学术讲座、技能大赛等系统化、多元化的培养路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技能教师们的持续成长,是保障学生获得优质教育的核心力量。


image.png


        2024-2025学年,教师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正是这一体系行之有效的明证。在苏科外,我们深信,唯有持续成长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托举学生无限可能的未来。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我的独立,在有温度的陪伴中扎根


        初中,是许多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田成泽的住宿初体验,少不了些许忐忑:“担心想家,也担心自己照顾不好自己。”但这份不安,很快被生活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所融化:“老师教我们整理内务,像家人一样和我们聊开心事、解烦心事。”


image.png


        如今,宽敞明亮的宿舍成了他和室友们的温馨小家。“这里有独立的学习空间,也有和伙伴们并肩奋斗的温暖。我学会了管理时间,也更懂得了体谅与分享。”


image.pngimage.png


        在苏科外,我们构建的是一个“生活育人共同体”。优越的住宿条件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而核心在于专业的生活导师制度。通过内务指导、习惯养成、情感关怀,我们将宿舍生活转化为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责任感与协作精神的重要课程。


如果说宿舍是学生在校园里的“家”,那么食堂就是滋养这个家的“能量站”。对于初一新生程鲁修来说,这里的食堂彻底刷新了他对“集体伙食”的认知:“食堂不仅环境明亮宽敞,而且美食选择特别多!”

更让他感到贴心的是,食堂阿姨总会热情地询问分量是否足够,并提醒孩子们要营养搭配。“学校在用心让我们吃饱,吃好,吃健康。”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一个月的时光,见证了孩子们从懵懂到自信的蜕变。多元的课程、个性化的辅导、卓越的师资与温暖的陪伴,共同汇成滋养成长的沃土。

故事的序幕已然拉开,更大的精彩,正等待他们在这片天地里亲手创造。


image.png

招生热线0512-69370111/69373003

招聘热线0512-89180000-8010/8011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招生招聘信息

image.pngimage.png


© 2016-2018 SSFLS 苏ICP备150608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