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要闻

考场在科外,答案在实践!省决赛让“行知思想”破卷而出

2025-09-196

image.png

        在苏州科技城这片创新热土上,一所现代化学校正以中国近代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的精神为滋养,开创着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践——苏科外始终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融入办学血脉,构建出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


image.png


        9月26日,第六届江苏省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行知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即将在苏科外拉开帷幕。届时,全省教育精英将带着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和创新诠释,在博慧校园迸发思维火花。



活动预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队伍,9月26日,第六届江苏省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行知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在苏州举办。

此次比赛由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主办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苏州市教育工会、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承办40名来自全省各市的教育者已通过初赛选拔,将在决赛亮相苏科外舞台,通过精彩的演讲诉说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实践。

作为承办方,苏科外将以精心组织、周到服务,为与会嘉宾呈现一场高质量的教育思想盛宴。



日程安排

image.png

image.png

(比赛线上直播链接,届时可扫码观看)


        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浸润下,苏科外培育了一支深谙陶行知精神、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队伍,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心灵伙伴。



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者


博慧课堂拒绝填鸭式教学,而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求知

比如幼儿园中班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展《玩具与时代发展》,是在学期主题“社区”中生成的项目,老师通过引导幼儿从“最喜欢的玩具”出发,探索玩具与家庭、社区的情感联系。


image.png


    在提问、展示与互动活动中,孩子们的创造力与合作精神被激发出来,而在准备展览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自信与成就感,还建立了同伴间的社区意识。师作为引导者,支持孩子主动探索,与幼儿共同成长,强化了家园共育。


image.png


        在小学部的湿地自然教育课程中,学部组建由科学、美术、英语、道法、数学学科教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系统开展教学设计并覆盖全年级。联合市园林局专家,对湿地课程进行多次打磨优化,全年组织学生12次走进共建单位“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自然教育实践活动;同步开展2次湿地公益活动、1场湿地教学成果展及多场湿地主题讲座。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将课堂成果物化呈现,设计出湿地特色胸针、日历等苏科外专属文创作品。凭借扎实的实践积累,学校还成功获评苏州国际湿地城市联盟学校。


image.pngimage.png


初中部则是开设PBL项目式课程,其中雷丁班的课题为《战争与和平——历史&美术》。在不同学科的结合中,同学们通过研究,了解战争起因、经过与结果;从战争策略中学习应对困境的智慧,提升分析能力;知晓国际关系演变,培养全球视野。

他们分成小组,设计了自己的组名和组徽;制作可视化地图,设计绘制战争的对战平面图,书写战争介绍,制作战争模型。在实践中提升团队合作力、信息获取能力、多材料的运用设计能力、地理地形认识和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


image.png

截屏2025-09-19 16.01.23.jpg


        在中学国际部,双语物理老师贾平是“在做中学”的卓越实践者他将数学建模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系统开发了覆盖初高中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跨学科知识,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跨学科应用和创新能力。问题分析、数据收集、模型构建、论文撰写贯穿科研流程,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真实场景。


image.png


该项目不仅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促进教师与学生在研究中双向成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教师则通过实践持续优化课程体系。贾老师的课程建设成果已成为校本特色,彰显了“师生共研、教学相长”的教育生命力。

得益于该项目,2025届学生姜尚希荣获Finalist(优胜提名)奖项,部分八年级融优班学生已能独立完成科研探究并能撰写学术论文。


image.png

来自不同学部的课程丰富多彩,这些课堂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教师是引导者、协作者,与学生共同成长。

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这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完美诠释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哲学。



爱满天下:以仁爱之心关注每一个生命


        在苏科外,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建立民主平等、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无论是渗透于日常点滴的教诲与关心,还是个性化的学业与生涯规划指导,老师们为学生传授知识,更传递温暖与力量。


image.pngimage.png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会用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他们的每一次突破,每一点成就,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价值,也看见同伴的价值,以此凝聚班集体的力量。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用生活点燃生活,我坚持通过观察-支持-赋能的方式,让孩子在安全感中勇敢尝试,在尊重中找到自己的光芒。教育的本质,正是以生命影响生命。

——幼儿园教师 俞梦捷


我始终以“看见每个身影、赋能每个生命”为目标,搭建集体成长平台。18年班主任生涯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办读书分享会、编班刊,看着腼腆的孩子敢站在台前讲书中故事,作文优秀的孩子主动帮同学改习作,教室里满是藏不住的成就感;也带着全班做苏博讲解员、给北川小学寄图书,看着孩子们从羞涩生疏,到主动分工、互相打气,连调皮的孩子都细心打包图书,在多样的集体活动中慢慢学会包容、懂得分担。我深知,教育的温度,就藏在让每个孩子在集体里被需要、能发光。而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初心,正是用集体的温暖凝聚力量,稳稳照亮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成长之路。

——小学部教师 邢艳娜


仁爱为师,润育无声。19年班主任生涯里,我以“爱”为教育的底色,用心守护每一颗心灵的成长。我相信成长无小事,一个眼神的肯定、一次真诚的赞美,都能点亮孩子心中的光。当同学们考试失利或偶尔犯错,我选择俯身倾听、换位思考,用包容去理解,用陪伴去安抚,与他们共同面对困境、寻找出路。只有在宽容与信任的土壤中,孩子才能勇敢试错、自信生长。这一切,恰与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相契。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以心暖心、以爱育爱的漫长陪伴。我会继续以讲台为田,以话语为雨,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阳光、自信的追光者。

——初中部教师 陈俊


在苏科中担任班主任的第六年,我正陪伴着第三届班级。师生相遇的每一种组合,都酝酿着独一无二的班级 “化学反应”。陶行知先生 “生活即教育” 的理念,始终指引着我——教育应扎根生活、滋养生命。因此,我在班级管理中践行“成长韧性,班级弹性”,让孩子们在真实挑战里锤炼抗挫力。未来,我仍将以“温和且坚定”之心,与家长同心共育:我们的目标是打败问题,而非否定孩子;班级管理可留弹性空间,但必须坚守育人底线。

——中学国际部教师 韩加加


image.pngimage.png


        教师们无私的关爱营造了包容、支持、积极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尊重、被赋能。



创新求真:与时俱进的教育探索


        科外教师秉承陶行知先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教育新模式。他们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融合中西教育优势,构建具有科外特色的课程体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赋能教学,创设智慧课堂,提升学习效能;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研共同体持续反思、精进教学,真正实现“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追求。


image.png

▲以“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家精神”为主题的教代会


image.png

▲幼儿园开展中外教系列教研工作坊,

通过互动/研讨/分享提升教师们对于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image.png

▲幼儿园创设社会情感相关公共环境并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通过教师的教研活动提升对于幼儿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

理论知识/实践方法


image.png

▲小学英语组部分教师暑期赴上海

参加单元整体教学培训,开学后组织分享


image.png

▲苏科外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

助力打造具有博慧教育特色的专业化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image.png

▲初中部新入职教师培训,

以理念引领教育实践,坚定立德树人的信念


image.png

▲中学国际部以系列化、系统性的培训活动为载体,

成功构建“心理赋能、过程精进、技术融合、方法创新”

四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新生态


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苏科外和博慧教师们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今年,苏科外获评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行知实验学校苏州市“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


image.pngimage.png


        在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第十六届“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苏科外获优秀组织奖。


image.png


        科外总校长曹伦华先生成为首届“苏州市陶行知教育奖”获得者。


image.png


        在省、市级陶行知研究论文比赛中,各学部多名教师脱颖而出,获得荣誉。


image.pngimage.png


        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我们所培养的,不仅是学业优秀的学生,更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怀有服务社会责任感的孩子——这也正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当代最美的绽放。


苏科外通过高素质、有情怀、能创新的教师队伍,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理念、国际化办学特色有机融合,培育既扎根中华文化、又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未来公民。


此次承办省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行知伴我成长”演讲比赛,既是对学校办学理念与师资质量的充分肯定,也更将进一步推动行知思想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化实践与创新发展。


image.png

招生热线0512-69370111/69373003

招聘热线0512-89180000-8010/8011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招生招聘信息

image.pngimage.png

© 2016-2018 SSFLS 苏ICP备150608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