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博慧教育新生态--苏科外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开启家校共育新篇章
家庭、学校与社会构成孩子成长的三大支柱,三方共同致力于帮助孩子建构稳固的成长内核,它们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承重结构。和谐的、科学的、有效的家校共育将为孩子的成长铺上自驱、自愈和自省的成长底色。一所现代化的学校不再是一个孤岛,而是动态教育生态圈的中心,班主任是这个生态圈中最活跃的“神经末梢”。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举行了第七期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以“职业素养提升”和“实际问题解决”双轮驱动,打造具有博慧教育特色的专业化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为科外学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讲座:
本期培训由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尹艳秋教授主讲,她深耕教育学,在中小学德育、心理咨询领域有深厚的、独到的见解。
讲座一:《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职业素养》
什么是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什么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养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尹教授通过自身的实例、遇到的咨询实例等,从“道”与“术”两个维度为我们深入浅出的厘清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基本线。尹教授强调,优秀的职业素养不仅需要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离不开崇高的职业道德。
卓越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成长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科学的指导能力:遵循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具体问题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深厚的共情能力:真诚倾听,与家庭建立信任、平等的合作关系。
严格的伦理界限:尊重隐私,保持中立,不替代家长做决策。
持续的自我成长:保持学习热情,让自己一直处于更新迭代和成长的自我发展状态,才能更好地赋能他人。
讲座二:《家庭教育常见问题与对策》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底色,赋能家庭教育,始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洞察问题与掌握对策。尹教授的把脉开方从孩子心理发展方面为班主任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良策,也从家长沟通方面给出了锦囊妙计。
尹教授首先系统性地梳理了当下家庭普遍面临的几大挑战:
学习动力问题:孩子厌学、拖拉、缺乏内驱力;
亲子关系问题:沟通不畅、顶撞叛逆、拒绝交流;
行为习惯问题:沉迷电子产品、规则感薄弱;
情绪管理问题:孩子情绪失控、家长焦虑暴躁。
尹教授指出:“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在生计、生活、生育和生存的教育。每一个问题都有出现的背景原因,所以我们要多方面的了解家庭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家庭生活环境、家长的职业等;认真倾听,听家长的描述,听家长与孩子的对话等。”尹教授并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从这些纷繁复杂的细节和表象深入到问题背后的家庭互动模式、心理需求缺失等原因,并给出了具象化的解决策略。通过这次“集体备课”和“案例督导”,老师们收获了系统化的“问题库”与“工具包”:讲座将零散的常见问题模块化、系统化,为新手指导师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问题认知图谱,并配套了对应的干预“工具包”,极大提升了他们面对真实案例时的反应速度和信心;强化了“诊断-施策”的闭环思维:讲座强调“对策”必须建立在精准“诊断”之上,避免了“一刀切”的误区。这训练了指导师们科学的问题分析能力和个性化的方案制定能力,这是其职业素养的核心;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许多指导师掌握了理论知识,却不知如何应用于千差万别的家庭场景。本次讲座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生动演示了如何将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转化为家长能听懂、可操作的具体语言和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指导师的实战转化能力。
教师培训心得:
俞梦捷:尹教授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职责定位极其精准:指导师的工作不是直接去解决某个家庭的具体问题,而是通过专业的方法和工具,赋能家长,提升他们自身解决家庭问题的能力。
这意味着,我们要教会家长如何观察孩子、如何有效沟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设定合理的边界。正如中国古语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师给予家长的,不应是暂时的“止痛药”,而应是能够伴随其整个育儿生涯的“渔具”和“渔术”。这种理念让我明确了未来工作的边界和方法,即始终以激发家长自身潜能和智慧为目标。
刘彤:参加此次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我深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责任重大,它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和谐与孩子成长的根基。这项工作的核心,必须建立在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庭系统理论等科学依据之上,绝不能仅凭经验主观臆断。此次培训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一名合格的指导者,必须具备多项复合能力。首先,是深度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要透过孩子的行为表象,结合家庭生态,科学分析其背后的真实成因。其次,是卓越的沟通与“教”的能力。要将复杂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家长能理解、可操作的具体方法,这需要清晰的表达和共情的沟通。再次,是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或工作坊,让家长在体验中领悟教育理念,这比单纯说教更有效。最终,所有这些能力都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每个家庭提供个性化支持。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此次学习是一次深刻的职业淬炼。它警醒我,未来必须更系统、更科学地运用这些能力,架好家园共育的桥梁,助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结尾:
我们相信,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们营造最适宜的成长环境。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家庭教育也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赋能苏科外教师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实践案例等多方面探求家庭教育指导之法。通过教师与家长科学有效的互动,助力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共同见证更多的成长精彩瞬间!
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专业引领
家庭是重要场域,需要科学指导
成长是共同愿景,需要携手共进